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_视频一区免费观看_欧美一级爆毛片_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白配亚洲

論壇首頁>>大嶺山代理記賬>>拓展新業務領域 服務國家建設—— ...

1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東莞審計報告
等級:普通會員
頭銜: 新手上路
星數:
帖數:58
精華:0
積分:135
消息:
  查看資料
發布于:2013-07-26 14:16
字體大小: 1#

拓展新業務領域 服務國家建設——*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的背景、做法、成效及思路

拓展新業務領域 服務國家建設——*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的背景、做法、成效及思路

 

  2010年初,中注協抓住全行業參加中央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契機,提出“將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升行業服務效能、積極拓展行業服務新領域作為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啟動了新業務拓展工作。2010年11月26日,中注協“五代會”將這項工作上升為行業發展戰略,并在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原則、目標、任務與措施。本報告就*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的背景、做法、成效進行全方位總結,并系統地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的工作思路。

現予編發,供參考。

 
拓展新業務領域 服務國家建設
——*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的
背景、做法、成效及思路
 
    2010年初,中注協抓住全行業參加中央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契機,提出“將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升行業服務效能、積極拓展行業服務新領域作為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啟動了新業務拓展工作。2010年11月26日,中注協“五代會”將這項工作上升為行業發展戰略,并在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原則、目標、任務與措施。兩年來,這一戰略全方位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背景
      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是推動行業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要求。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方針。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走出去和請進來并行的開放型經濟轉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實施、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企業轉型升級、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為行業發揮作用創造了巨大的服務需求,釋放了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對行業提升服務能力,拓展服務領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是深化行業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的必要途徑。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政府對社會事務正在由“管理”向“服務”創新轉變。賦予*一定的監督責任,支持其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既能發揮*的專家優勢,又能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專業服務的供需銜接,節約政府監督成本。這要求行業拓展服務領域,向社會事務管理不斷延伸。
      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是落實加快行業發展、服務國家建設的具體體現。*行業是適應對外開放應運而生,也是應市場經濟體制規范運轉的需要得以迅速發展。30年來*行業服務三資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建設、國有企業改革、經濟信息安全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會計、審計、稅務、工程咨詢、認證認可、信用評估、經紀代理、管理咨詢、市場調查等專業服務”,“加快發展項目策劃、并購重組、財務顧問等企業管理服務”。2009年*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行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拓展業務領域。近年來,隨著政府宏觀管理體制改革購買*的鑒證咨詢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依賴*的支持服務、社會事務管理賴以依托*承接的代理服務開始應運而生。
      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是緩解行業過度競爭、競相壓價問題的重要手段。拓展包括新型鑒證業務、戰略咨詢業務在內的各類新領域業務,增加專業服務市場容量,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前過度競爭、競相壓價的問題,有助于從根本上轉變服務理念與方式,優化服務結構,拓展服務領域,發揮行業的服務功能與作用,對于實現行業轉型發展與新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二、做法
      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即以優化行業結構調整服務多元化發展;以行業產業化升級服務國家建設產業結構升級;以優化行業區域發展布局支持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一)     明確發展目標。
      行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在鞏固傳統領域審計業務、大幅提升非審計業務比重的基礎上,行業總收入年均增長水平保持在15%左右,其中審計業務收入增長保持在10%以上,非審計業務收入大幅增長,實現全行業業務收入翻一番。
      1999年—2009年全行業業務收入實現了翻兩番的增長(見下圖)。經過分析測算,2009年全行業實現總收入317億元,其中審計業務收入占84.36%,非審計業務收入占15.64%。新業務拓展工作經過兩年的全力實施,2011年全行業總收入為440億元,其中非審計業務收入占27.46%,審計業務收入占72.54%。
      按照行業“十二五”規劃未來10年翻兩番計算,2015年達到750億元,2020年達到1500億元。其中,審計業務保持10%增長,非審計業務占比在27.51%-19.53%之間,頭5年平均增長24.68%,后五年平均增長20.61%,10年平均增長22.65%;行業綜合年均增長率14.87%,也就是規劃提出的15%。根據行業“十二五”規劃確定的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總體目標,其中非審計業務收入要達到314億元,占當年全行業業務收入的42%。
 
      2011-2020年*行業收入增長測算表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總收入 430.76 494.85 568.39 652.91 750 861.52 989.63 1136.79 1305.83 1500
審計 297.78 327.60 360.32 396.35 435.99 479.58 527.54 580.30 638.33 702.16
非審計 132.98 167.25 208.07 256.56 314.01 381.94 462.09 556.49 667.50 797.84
非審計增長率 27.51 25.78 24.41 23.30 22.39 21.63 20.98 20.43 19.95 19.53
審計增長率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二)全面落實重點任務。
      一是持續拓展審計鑒證服務。
      持續拓展和做強做精核心業務,鞏固和深化傳統領域的審計業務、資本驗證、涉稅鑒證等服務;推動落實公司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依法審計;將醫療衛生機構、大中專院校以及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納入審計范圍。積極開展農村財務公開鑒證服務。
      開發承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內部控制、節能減排、破產管理、司*計、投資績效評價、市場監督、體制改革、社會管理等新興領域鑒證業務。
      開展“走出去企業”和“企業走出去”延伸審計服務。為在香港等資本市場上市的內地企業及國際資本市場中心創建后境外企業來華上市提供審計服務。
      二是大力開發非審計服務。
      發揮*對企業資本運營全程鑒證的優勢,拓展“一特三高”非審計業務領域,積極拓展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企業資源規劃(ERP)管理系統流程設計、企業整體稅負評價、企業稅務籌劃、戰略管理、并購重組、資信調查、業績評價、投資決策、政府購買服務、工程咨詢等咨詢服務。
引導中小事務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中小企業公司秘書、財務總監外包、信貸資信證明、代理公司注冊、代理記賬、代理報關、市場調查、盡職調查、社會責任調查、職工社會保障調查、共性技術轉移、人力資源咨詢、農村財務公開等咨詢業務領域。
      三是拓展產業結構調整專業服務。
      提升對服務業發展的高端服務的供給能力。開發高端服務產品,特別對服務業關鍵領域提供專業支持服務。重點拓展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文化、影視、設計、旅游、教育、醫療衛生、信息咨詢和社會福利事業的體制改革、管理創新和調整升級的業務項目。
      挖掘對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服務業務項目。積極開發對傳統工業新型化、戰略性和新興工業產業發展的專業支持服務。深度挖掘以降低制造成本為目的,研發、制造、營銷和服務環節的工業產業鏈的專業服務品種;拓展以提升工業產品的附加值為目的,對研發、設計、營銷、品牌培育、技術服務、供應鏈管理、專門化分工等關鍵環節與生產*環節的專業咨詢業務項目。
       開發和承接對農業農村建設的支持服務業務項目。探索針對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村務公開化的專業支持業務品種,提供投資引導、發展規劃、代理記賬、財會制度設計等服務業務。積極參與“三農”投資與績效的審計鑒證服務。
      四是保障國家行業區域發展重點布局支持服務。
      圍繞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方向重點,開發和承接高端業務項目。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邊疆民族地區扶持發展等戰略,著力推動行業區域協調發展。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布局、區域協調發展及其重點產業布局,提供戰略咨詢、產業規劃、專業鑒證等支持服務。
      圍繞支持國家重點區域產業發展布局,開發和承接特殊領域業務項目。圍繞重點經濟圈(帶、區)、國家級和省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統籌城鄉配套改革試驗區、金融核心區、高新技術園區、現代制造業基地、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地區等,配合國家發展重點領域,有重點地配置行業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和改進服務能力,實施行業發展重點布局。
      圍繞發揮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開發和承接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業務項目。繼續引導支持行業在中心城市加快發展,使之成為行業新業務項目創新拓展服務資源*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源動力。
      圍繞積極拓展邊境地區“橋頭堡”業務項目,發展中國-東盟“兩廊一圈”、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區與周邊國家的投資與貿易會計服務,建設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及邊境地區會計服務“橋頭堡”。
      五是創建一批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試點項目。
      搭建新業務拓展創新的重要載體及服務需求對接實施平臺。圍繞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在全國范圍內重點創建30個左右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對于尚未達到示范基地標準,但在某一區域、領域具有特殊示范意義的,設立一批試點項目。
      (三)提出三個階段步驟。
      一年開好局。2011年確保新業務拓展戰略高起點啟動。明晰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總體思路,在“創機制、建制度、搭平臺、強保障、廣推介”五個方面全面啟動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工作,新業務拓展多方合作的工作機制基本成型并運轉良好。確保新業務拓展戰略高起點啟動,并力爭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事務所抓住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的有利契機,結合本地實際和本所市場定位、服務品種和發展方向,積極拓展新業務種類和范圍。中注協制定新業務拓展的總體工作方案、實施意見、業務指導目錄、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創建與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措施,建立健全新業務拓展信息化工作平臺和工作機制。加強新業務拓展的執業標準指南建設、人才培養和研究工作的保障與指導。各地注協把新業務拓展戰略作為本地行業“十二五”規劃制定與實施的重要抓手,結合本地實際,創建聯動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承接重點拓展項目,開展人才培訓。
      三年任務過半。2013年實現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新業務拓展結構布局任務完成過半。到2013年,推動行業審計與非審計業務結構、服務區域布局結構、行業產業化布局結構得到明顯優化;在國家重點經濟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等穩步推進建設一批會計服務示范基地,運用事務所綜合評價機制,推介1000家執業質量好、專業素質強、能夠提供高端服務的事務所進入示范基地的任務完成過半,使得行業服務國家、區域、企業發展戰略與重點的綜合能力顯著增強。推動新型審計業務和非審計業務快速增長,新型業務收入超過210億元,占行業業務收入比重超過37%。新業務人才培養目標任務完成過半。動員各方力量,集中整合中注協、各地注協、事務所、各國家會計學院和*專門化方向院校(系)及社會專業機構的繼續教育和培訓資源,到2013年,行業領軍人才、具有國際認可度的*、新業務領域復合型業務骨干培養任務完成60-70%。事務所新業務領域重點服務任務得到落實。通過政策引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重點支持服務等措施,確保事務所新業務領域重點服務任務得到落實。確保行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大中小事務所發展結構及其服務重點任務相適應,即10家左右大型事務所重點服務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領域、跨國公司和特大型企業集團,培育200家左右中型事務所重點服務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事業單位,規范發展一批小型事務所重點服務小型企事業單位、基層和“三農”領域。新業務拓展的保障措施全面建立。新業務領域拓展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新業務重點項目執業標準指南建設基本滿足新業務重點項目拓展需要。
      五年轉型跨越。2015年全面完成行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各項目標和任務。通過新業務拓展戰略的實施,使得行業發展結構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結構基本適應,行業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行業規模化、多元化、國際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帶動行業發展的區域布局結構、審計與非審計業務結構、國內與國際業務結構、人才結構、大中小事務所結構基本合理,事務所的內部治理、品牌建設和文化建設顯著加強,行業誠信水平、社會聲譽和職業地位明顯提高,并贏得社會的普遍信賴和尊重。
      (四)確定六大拓展方向。
      我們認為,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全行業綜合平均增長15%左右,其中保持審計業務增長在10%左右,非審計業務增長在25%左右是能夠實現的。
      從六個方面分析收入增長潛力:其一,過去十年我們的增長達到了9.8%。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規模擴大的同時,速度總體上不會降到7%以下,經濟規模保持一定高速增長,決定*行業介入業務范圍領域的規模。其二,非審計業務空白點多、空間比較大,附加值比較高,收費比較高,未來拓展非審計業務規模實現收入有可能逐年大幅度增加。其三,審計業務隨著中國新一輪改革(預算、醫療、院校、文化、科技、農村等領域)的實施、上海國際資本市場建設、H股審計市場持續發展、其他資本市場完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還有一定上升空間。其四,推動行業信息化建設,未來一個時期,行業服務擴展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提升,給收費帶來提升空間。其五,行業產業化、多元化、品牌化發展,行業吸引力不斷提升,以及鼓勵會計師事務所投資、整合非審計業務類專業公司,有可能另辟蹊徑,大大改善行業收入結構,提高行業收入規模。其六,未來五年我國經濟走出去戰略、企業國際化深入發展,帶動行業國際化發展,將有可能帶動一批事務所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
      (五)形成一套工作措施。
      努力推動形成一個工作機制,以中注協為龍頭,以地方注協為紐帶,以事務所和廣大會員為主體,以相關各方為支持的多方聯動的“五個工作機制”。這一機制的特征是:以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滿足各方專業服務需求為核心任務,中注協、地方注協、事務所和從業人員、相關各方聯動的“樞紐型”工作機制。一是依托全國秘書長工作會和會計服務示范基地聯席會議、各示范基地領導小組和工作組的體制,建立戰略重點工作的部署與商議機制;二是依托新業務拓展全國巡回論壇推介活動,建立交流促進機制;三是依托新業務拓展網頁和示范基地網上服務平臺,建立網絡化的工作與服務機制;四是依托各地認領新業務重點拓展項目和示范基地新業務項目,建立重點項目推進的責任機制;五是依托《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管理暫行辦法》,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制訂發布一整套制度體系,包括戰略實施意見統籌、七個配套文件,迅速支撐新業務拓展實施工作。一是制定《中國*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意見》統籌戰略實施思路、戰略目標、實施步驟、重點任務推進及措施;二是發布《*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領域業務拓展工作方案》部署新業務拓展工作;三是推動各地注協認領重點拓展項目151項確定具體目標任務;四是對2010年發布首個《*業務指導目錄(2010年)》梳理的兩大類、11種262項業務種類進行修訂和補充,編訂了《*業務指導目錄(2012年)》,增加項目27項,達到289項業務;五是發布《中國*行業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和《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網上服務平臺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指導創建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試點項目;六是啟動《非審計業務拓展指南》起草工作,重點推動和指導非審計業務拓展和審計業務*性的管理。
      創建十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三個試點項目,搭建行業服務國家重點建設的對接與創新平臺。先后就北京金融街金融產業發展、中國-東盟自貿區會計服務出口、蘇州工業園區會計服務外包、天津濱海新區產業轉型、云南國有企業改革與走出去、上海浦東新區綜合改革、深圳海關稽查監督、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峽西岸建設、沈陽新型工業化轉型綜合配套改革、武漢˙中國光谷自主創新,創建10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就河北財政“三農”投資、南河縣農村財務公開、云南瑞麗國家重點開發發放“橋頭堡”建設,創建了3個會計服務試點項目。示范基地和試點項目,以點帶面,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中注協創新發展思維,提出創建“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的構想,服務國家發展戰略。2010年8月起,中注協攜同地方注協,與地方政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等合作,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先后創建了10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3個會計服務試點項目,全方位服務國家建設。一是服務開放型經濟轉型。服務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引進來、走出去”并行轉型,創建了蘇州工業園區會計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和中國-東盟自貿區會計服務出口示范基地,創建財務共享中心,開設東盟會計小語種實驗班,探索提供跨境稅務、財務會計、管理咨詢、市場戰略等專業服務。二是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創建北京金融街會計服務示范基地,服務大型金融機構,服務金融產業鏈條的創建和完善,拓展對金融業等現代高端服務業的供給。創建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配套改革示范基地,積極開發對傳統工業新型化、戰略性和新興工業產業發展的專業支持服務。三是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布局。圍繞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創建上海浦東新區綜合改革會計服務示范基地,服務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創建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峽西岸會計服務示范基地,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及閩臺交流;創建云南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會計服務試點項目,服務中國-東盟“兩廊一圈”“橋頭堡”戰略。四是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圍繞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創建云南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服務。創建武漢光谷自主創新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為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專業服務。五是服務社會事務管理創新。創建深圳*服務海關稽查示范基地,引入*參與海關稽查、保稅中后期核查,并計劃在打擊走私、通關監管、科學征管、保稅監管、統計分析等領域引入*提供全方位服務。六是服務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建河北省南和縣農村財務公開會計服務試點項目,引入*參與農村財務公開鑒證服務,推動基層組織民主理財。七是服務政府體制改革和監督管理。創建河北農業綜合開發試點會計服務項目,積極參與政府對“三農”投資與績效的鑒證服務。
      創建多方共建的網上服務平臺,多網聯動,構建多方工作、信息與服務網絡化樞紐。中注協新業務拓展網頁,與示范基地、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和事務所網站鏈接。2010年,為推動示范基地建設,中注協提出了“示范基地網上服務平臺”構想,并完成框架設計,交由各示范基地落地方政府具體設計和運營。目前,蘇州、深圳、福建、沈陽、武漢光谷的示范基地網上服務平臺,建在政府部門網站,與駐區政府部門、企業、協會、事務所共同創建、管理和維護,均已經開通運行。
      調動四個主體各自力量,多方探索實踐。當前行業新業務拓展戰略的實施,既有宏觀層面政策不到位,也有微觀層面的能力不足;既有外部環境的問題,也有事務所自身內功缺陷;既有觀念障礙,也有組織體制層面的難題;既有人才制約,也有技術層面的瓶頸。特別是在事務所層面,要強調“三個避免”,一是要避免不考慮本地實際、有利因素,盲目的開發新業務,就會事倍功半。二是要避免只認識到新業務市場很大,但是又舍不得在市場開發、隊伍培養方面下本錢,那只能望洋興嘆。三是要避免不善于綜合利用新業務的各種資源,只是在審計一支力量上打主意,就只能徒勞無功。
三、成效
      兩年來,以2011年全行業收入的總量、結構、新業務種類和服務對象和重點領域分析,新業務拓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全行業業務收入規模及增幅又回到“既定”軌道。2011年全行業業務收入達到440億元,增幅由2000-2007年的平均增長20%以上、2008年的12%、2009年的2.5%,回升到2011年的21.58%。形象地說,行業在進入金融危機后的三年走出了“V”字型的發展曲線。
      二是全行業收入結構得到優化。審計業務收入與非審計業務收入結構由2009年的84:16,發展為2011年的73:27,其中非審計業務收入達到121億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長。
      三是傳統年報審計驗資以外的新業務種類空前拓展。在鑒證業務方面: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鑒證、政府投資績效評價、農村“三農”投資審計監督、海關稽查鑒證、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文化和醫療體制改革審計鑒證、大中院校等事業單位年報審計、企業勞動社會保障審計、拆遷審計、民生項目審計、能源減排第三方鑒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鑒證等得到拓展;非審計業務領域方面,*服務政府戰略咨詢、安全生產咨詢、低碳城區建設咨詢、綠色金融服務、產業轉型服務、企業發展戰略咨詢、村級會計代理、外向型經濟區(園區)會計服務外包、公司秘書服務、企業內控信息化咨詢等一大批新型非審計服務得到開發。
      四是與新業務項目拓展相聯系,行業服務的對象迅速擴大。由主要服務企業、擴大到各級政府、行業組織、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拓展了*的范圍、領域、功能與作用,搭建了協會系統與服務購買方、委托方、審計鑒證咨詢對象的溝通平臺、對接平臺、服務平臺,彰顯了協會作為行業組織多元聯系支持“樞紐型”的橋梁紐帶作用。
      五是著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行業對重點領域、區域、結構布局得到根本改善。兩年來,中注協圍繞服務“走出去”與“引進來”開放型經濟轉型、三大產業結構調整、國家區域戰略布局、企業轉型升級重點領域、政府社會管理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積極協調推動與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政府部門、行業組織、重點企業開展密切合作,先后創建了10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和3個會計服務試點項目,創造了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業務拓展戰略的全方位實施,很大程度上扭轉了過去行業服務品種過度單一和服務層次低端化的不利局面,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全行業服務結構和服務能力的轉型升級,很大程度上將行業服務對象從公司企業擴展至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組織和經濟實體、非營利組織機構等幾乎所有領域,很大程度上順應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對行業專業服務功能拓展的實際需要。
四、思路
      各級*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和廣大從業人員要從服務國家建設的高度,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圍繞“創機制、建制度、搭平臺、強保障、廣推介”的總體工作思路,全面實施新業務拓展戰略。
      創建聯動工作機制。發揮各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以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滿足各方專業服務需求為核心任務,各級注協、事務所和從業人員與新業務拓展工作相關各方相互支持、相互聯動的“樞紐型”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圍繞服務國家“十二五”規劃實施,以行業“十二五”規劃為總抓手,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指導意見,確立新業務拓展戰略的制度框架,穩步推進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
搭建創新服務平臺。在深入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以及走出去政策方向的基礎上,探索創建“會計服務示范基地”,作為新業務拓展創新和特殊領域、高端需求、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一特三高”業務拓展的重要載體及服務需求對接實施平臺。
      強化專業服務保障。大力開展新業務領域專門培訓,為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提供人才保障;重點開展新業務項目指南的開發,為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提供項目指導;著力開展新業務重點課題研究,為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提供理論支持。
      拓展交流推介陣地。做好新業務拓展做法經驗的總結交流。組織新業務拓展洽談、交流、促進、推介活動。以“新業務拓展網頁”、“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網上服務平臺”、各地注協網站和信息化工作平臺為主陣地,積極利用報刊雜志等各類媒體,加大對新業務拓展戰略實施工作成果的推介動員力度.

相關帖子
收藏 頂 0 踩 0
0
1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666-8052
400-666-8052
13424804848
13424804848
本地20年財稅服務經驗
×

消息內容

×
消息長度最多可添加100個漢字或者200個字母

回復內容

×

編輯回復內容

×